農業節水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、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性、戰略性大事,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。今年再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、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,是政府向全社會作出的莊重承諾。
農業節水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、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性、戰略性大事,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。今年再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、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,是政府向全社會作出的莊重承諾。
越是缺水的地區,對節水灌溉的“渴望”就越強。來自西北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、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馬忠明直言:“水資源緊缺是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的永恒主題。想要進一步發展節水農業,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才是出路。在農業科技的支撐下,必須堅持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?!?
目前,滴灌、噴灌、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全面推開,水肥藥一體化技術開始逐步推廣。我國節水灌溉設備已基本可以達到先進國家的技術標準,且成本更低,更加經濟實惠。馬忠明說:“在水資源高效利用領域,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,在量水設施、信息系統、自動化設備等方面應下大功夫?!?
馬忠明針對河西灌區研發的壟作溝灌技術是將農作物種到壟上,實踐證明,“一地一策”有力促進了節水效率進一步提升,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,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發展?!?br />
西北地區不僅缺水,經濟發展速度也相對滯后。馬忠明從甘肅農村實際出發,強調從經濟、扶貧和環境等方面統籌考慮節水農業的發展?!按蠊鄥^實現技術革新相對容易,但小塊農田或者貧困地區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就要因地制宜。甘肅一些農村地區經濟落后,屬于‘雨養區’,靠自然降水獲得發展農業,建議國家加大精準扶貧的投入,研發推廣能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技術,如甘肅采用的地膜覆蓋雙壟溝播技術,能夠最大限度利用降雨,也無需建設水源、輸水等設施?!薄 ?br />
“有高效節水技術的助力,甘肅等干旱少雨地區的農業發展將具備‘后發優勢’?!瘪R忠明自豪地說,“如干旱少雨的地區生產的土豆淀粉含量高、口感綿軟,質量非常好;甘肅河西走廊已經建成了以青筍、娃娃菜、胡蘿卜、甘藍和西芹等為主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?!?馬忠明相信,節水技術將為悠揚的絲路交響曲增添新的樂章?! ?br />